
居住小区给水管与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综合管线的最小平面、垂直净距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敷设,宜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地下,但不宜布置在底层住户的庭院内,以便于检修和减少对道路交通及住户的影响。
小区给水管道的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
小区给水管道的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一般可按下列要求实施:
给水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最小水平净距一般可按给水管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最小水平间距(m)表确定。当管道埋深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底而又与基础相近,应与结构工程师商议,确定间距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埋地PVC-U和PE管要求不得在受压的扩散角范围内,扩散角一般取45°)。

居住小区管道排列-a

居住小区管道排列-b

居住小区管道排列-c

居住小区管道排列-d

居住小区管道排列e
给水管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最小水平间距(m)
给水管道直径D(mm) |
最小净距(m) |
建筑物基础 |
地上杆柱 |
道路侧石边缘 |
铁路钢轨(或坡脚) |
围墙 |
通讯照明<10kV |
高压铁路基础边 |
D<200 |
1.0 |
0.5 |
3.0 |
1.5 |
6.0 |
1.5 |
D>200 |
3.0 |
2.5 |
注:净距为管道外壁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等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m)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与其他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m)表的规定。
管线种类 |
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m) |
给水管 |
污水管 |
雨水管 |
水平 |
垂直 |
水平 |
垂直 |
水平 |
垂直 |
给水管 |
0.5~1.0 |
0.1~0.15 |
0.8~1.5 |
0.1~0.15 |
0.8~1.5 |
0.1~0.15 |
污水管 |
0.8~1.5 |
0.1~0.15 |
0.8~1.5 |
0.1 ~0.15 |
0.8~1.5 |
0.1 ~0.15 |
雨水管 |
0.8~1.5 |
0.1~0.15 |
0.8~1.5 |
0.1~0.15 |
0.8~1.5 |
0.1 ~0.15 |
低压煤气管 |
0.5~1.0 |
0.1 ~0.15 |
1.0 |
0.1~0.15 |
1.0 |
0.1~0.15 |
直埋式热水管 |
1.0 |
0.1 ~0.15 |
1.0 |
0.1~0.15 |
1.0 |
0.1~0.15 |
热力管沟 |
0.5-1.0 |
|
1.0 |
— |
1.0 |
— |
电力电缆 |
1.0 |
直埋 0.5
穿管 0.25 |
1.0 |
直埋 0.5
穿管 0.25 |
1.0 |
直埋 0.5
穿管 0.25 |
通讯电缆 |
1.0 |
直埋 0.5
穿管0.15 |
1.0 |
直埋 0.5
穿管 0.15 |
1.0 |
直埋 0.5
穿管 0.15 |
通讯及照明电缆 |
0.5 |
— |
1.0 |
— |
1.0 |
— |
乔木中心 |
1.0 |
— |
1.5 |
— |
1.5 |
— |
注:
1、净距指管外壁距离,管道交叉设套管时指套管外壁距离,直埋式热力管道指保温管壳外壁距离。
2、电力电缆在道路的东侧(南北方向的路)或南侧(东西方向的路);通讯电缆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一般均在人行道下。
3、PE管与热力管道间的距离应在保证聚乙烯管道表面的温度不超过40℃的条件下计算确定,最小不得小于
参考资料: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