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3hm2,场地内现状下垫面类型主要为绿地、水系、建筑,水体自然岸线长度约13775m,不透水率9%,详图2-2;
场地内设计下垫面类型主要为砖砌路面及广场、绿地、透水铺装、混凝土或沥青路面、河道及湿地水面、建筑、场地内混凝土路面及广场、湿地林地,水体自然岸线长度约19678m,不透水率42.93%,详图2-3;
本项目在场地内设计下垫面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设计,布置干式植草沟、绿色屋面、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屋面雨水断接、路侧边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雨水径流量,加强初期雨水径流的截流与处理,削减径流污染,合理开发雨水资源。
1号汇水区低影响开发指标核算
|
汇水区编号
|
开发后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
转输前设计调蓄量(m³)
|
转输后设计调蓄量
(m³)
|
实际调蓄量
(m³)
|
调蓄量净值
(m³)
|
实际控制降雨量(mm)
|
实际控制降雨量(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海绵城市设施对TSS平均去除率 (%)
|
子汇水区对TSS负荷去除率 (%)
|
1
|
0.29
|
15.06
|
60.32
|
63.078
|
2.76
|
85.4
|
95.74
|
85.00
|
81.38
|
经核算,1号汇水区实际调蓄量为63.08m3,实际可控制85.4mm降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5.74%,污染物去除率81.38%,达到设计目标。
本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规模
序号
|
分项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
m2
|
6700
|
|
2
|
干式植草沟
|
m2
|
5260
|
|
3
|
下沉式绿地
|
m2
|
2805
|
|
4
|
透水铺砖
|
m2
|
58460
|
|
5
|
透水混凝土
|
m2
|
8000
|
|
6
|
建筑雨落水接消能设施
|
座
|
449
|
|
7
|
绿色屋面
|
m2
|
28800
|
|
8
|
人行道排水槽30cm宽×20cm高
|
m
|
520
|
|
9
|
环保型雨水口650cm长×380cm宽
|
套
|
244
|
|
10
|
行泄通道30cm长×20cm宽
|
m
|
320
|
|
11
|
路侧边沟30cm长×20cm宽
|
m
|
260
|
|
本项目建设后(低影响开发),设计场地内海绵城市设施实际调蓄容积达到7236.9m3, 可满足场地内雨水径流设计调蓄容积5418m3(模型法)、5027m3(容积法)的需求,建设后海绵设施净调蓄容积约为2753.25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