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对应设计降雨量45mm。
2)排水能力达到3年一遇排水标准和50年一遇校核标准。
3)内涝防治能力达到100年一遇和200年一遇防治标准。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45mm,相当于1年重现期30分钟降雨量(46.5mm)。本次采用1年重现期30分钟降雨历时演算在传统开发模式下场地内的地表径流产生情况,依据演算结果进行海绵城市设施计算。

本项目雨水排水管网设计重现期采用为3年一遇,雨水管网校核采用5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采用100年一遇和200年一遇防治。
各工况下的降雨历时为3年一遇2h, 50年一遇24小时、100年一遇24小时、200年一遇24小时。


2、传统开发模式下水生态模型演算

传统开发模式下雨水径流演算模型
传统开发模式下雨水径流演算结果
工况 |
降雨量mm |
地表径流量mm |
径流总量控制率% |
传统开发 |
45.94 |
26.212 |
42.9 |
传统开发模式下场地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42.9%,达不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设计场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3、低影响开发水生态模型演算
根据海绵城市设施的功能及特征,结合传统开发模式下水生态模型的演算结果及场地内景观总图下垫面的布置情况,场地内海绵城市设施布置情况详下图。
场地内汇水区海绵城市设施规模汇总表
汇水区编号 |
汇水区面积m2 |
嵌草砖面积m2 |
高花坛面积m2 |
绿屋面面积m2 |
凹绿地面积m2 |
滞草沟面积m2 |
透水装面积m2 |
1 |
1285.81 |
0.00 |
14.46 |
0.00 |
0.00 |
138.23 |
327.20 |
2 |
1396.48 |
0.00 |
0.00 |
0.00 |
0.00 |
167.61 |
294.37 |
3 |
1292.29 |
0.00 |
14.46 |
0.00 |
83.50 |
43.35 |
214.30 |
4 |
1724.55 |
0.00 |
4.82 |
121.20 |
89.55 |
97.84 |
95.23 |
6 |
1829.40 |
0.00 |
9.64 |
0.00 |
89.25 |
97.69 |
175.36 |
7 |
2264.58 |
0.00 |
9.64 |
0.00 |
149.17 |
65.69 |
230.17 |
8 |
1719.09 |
0.00 |
14.46 |
301.45 |
189.57 |
70.95 |
265.53 |
9 |
436.98 |
0.00 |
0.00 |
0.00 |
53.55 |
0.00 |
115.20 |
10 |
1878.51 |
0.00 |
0.00 |
249.75 |
110.78 |
64.60 |
95.47 |
11 |
2224.52 |
203.72 |
0.00 |
520.98 |
192.33 |
115.71 |
0.00 |
Sub-01 |
2344.75 |
0.00 |
14.46 |
301.45 |
189.57 |
70.95 |
265.53 |
低影响开发模式雨水径流演算模型
低影响开发模式雨水径流演算结果
工况 |
降雨量mm |
LID设施需水量mm |
地表径流量mm |
径流总量控制率% |
低影响开发 |
45.94 |
6.424 |
0.05 |
99.8 |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下,场地内地表径流控制率为99.8%,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
本项目海绵城市模型分析章节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