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现场检查各项设施实际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V,核算其所对应控制的降雨量H,通过查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施降雨量关系图”得到实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H — 各项设施所对应控制的降雨量,mm;
A — 各项设施面积,m2;
V — 各项设施实际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m3;
通过查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施降雨量关系图”得到实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 — 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施降雨量关系图
2 应将(1)各设施控制的各下垫面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1、(2)无设施控制的各下垫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2,按(3)包括设施自身面积在内的设施汇水面积A1、(4)无设施控制的下垫面占地面积A2加权平均,得到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

a — 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3 对无设施控制的不透水下垫面,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为零。
4 对无设施控制的透水下垫面,应按设施降雨量为其初损后损值(即植物截留、洼蓄量、降雨过程中如身量之和)获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或按下式估算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 — 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φ — 雨量径流系数。
污染物去除率指的是相应场次降雨的污染物总量去除率(按流量或面积加权进行计算)
以上a若不是年值,或项目缺少多年实测降雨数据,则采用场次降雨的径流总量控制率。
参考资料: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 T51345-2018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终期考核验收自评估的通知》
二零二零年08月12日整理